10月的塞罕坝,林海滔滔,壮美如画。
金秋时节,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大绥河镇小绥河村层林尽染、硕果满枝。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社会、技术等多维度手段实施的系统性行为,涵盖天然林与人工林管理,是基于科学规划的人为干预过程。
近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野外调查中取得一项重要成果——护林员在野外考察中发现一种形态特殊的子囊菌,经广西植物研究所专家鉴定,确认为肉盘菌科真菌一新种,命名为大明山暗盘菌(Plectania damingshanensis G. F. Mou & J. R. Liu)。该成果已于2025年8月21日发表在国际真菌学期刊MycoKeys上。
近日,四川省雅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等科研人员,在四川省雅安市开展生态质量样地监测时,在当地天全县发现一种未知的蒲儿根属植物。经形态特征比对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认其为一新物种,并根据发现地命名为雅安蒲儿根。该研究已被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接收且正式出版,为全球蒲儿根属增添新的成员。
近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陕西太白牛尾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磨沟内首次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庙台槭的自然种群,这一发现丰富了陕西太白牛尾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对于研究该珍稀物种的分布、保护乃至秦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深远意义。
8月27日,记者从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近日,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小组,在保护区境内发现子囊菌门盘菌目肉盘菌科暗盘菌属新物种——花坪暗盘菌。
科研人员在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种匍匐藤本植物。经研究证实,该物种为蔷薇科绣线梅属新物种,是该属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藤本植物。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大娄山绣线梅”,这一研究成果于15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钥匙》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广西植物研究所”)14日介绍,该所研究团队与桂林旅游学院的科研人员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联合科考期间,发现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一新物种——全州报春苣苔。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分类》(Phytotaxa)上。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眉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科研人员在眉山市开展生态质量样地监测过程中,发现一种未知的凤仙花属植物。科研人员经形态比对、DNA提取和测序,确认该物种为新种,并根据发现地眉山市定名为眉山凤仙花(Impatiensmeishanensis)。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发表。至此,全球凤仙花属家族又添新物种成员。